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不被允许带娃领诺奖的科学家

瞿立建 返朴 2021-07-03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上一次,我们说到有个国家,曾抵制诺贝尔奖,于是有热心人提出,除了纳粹德国,历史上还有其他国家也对诺奖做出过某种形式的抵制。这个国家就是前苏联。只不过,前苏联允许本国科学家接受诺奖,但要出国领奖只能“挈妇”,不能“将雏”。本来每年的12月10日,是当年的诺奖得主举家赴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日子,今年受困疫情,颁奖改为线上举行。在这个特殊时段,我们也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因领取诺奖而苦恼甚至发起斗争的苏联知识分子。



撰文|瞿立建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让人倍感荣耀的事情,甚至一人得奖,全家光荣。通常每年的12月,新晋诺奖得主都会携家带口,举家出席全球瞩目的颁奖典礼。



2016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结束后,日本诺奖得主大隅良典与亲属合影。


但是,有个国家例外,它不允许子女同行。这个国家就是前苏联。




苏联欲拒还迎


苏联政权成立之前的沙俄得过两次诺贝尔奖,都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是1904年的巴甫洛夫和1908年的梅契尼可夫。


巴甫洛夫,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1904年获得诺贝尔奖,得奖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打铃喂狗发现条件反射,而是因为消化系统的研究。
梅契尼可夫,俄国微生物学家与免疫学家,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乳酸菌之父”。1908年获得诺贝尔奖,得奖不是因为宣传喝酸奶,而是因为免疫系统研究。


而苏联建政之后,曾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直到1950年代初,都没有再度斩获诺贝尔奖。


1954年,苏联科学院生物学部秘书、生物学家奥帕林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一次会议,在会议期间,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委员告诉奥帕林,瑞典方面希望看到苏联科学家参与到诺贝尔奖的事业中来,比如提名候选人等,并请奥帕林向苏联高层转达诺贝尔奖的善意。


奥帕林回国之后,马上向苏联科学院院长做了汇报。


苏联方面获悉,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有个年轻的教授西伦(Lars Gunnar Sillen)对苏联人获得诺贝尔奖很热心,已经将苏联化学家谢苗诺夫的资料整理齐备。


苏联高层领导指示来了,要苏联科学院请苏联驻瑞典大使馆向西伦致谢,并表示苏联会对获得诺贝尔奖感到光荣。


但转过年来,苏联高层因为某些可以揣度的原因又不想得诺贝尔奖了。


1955年10月,诺贝尔奖揭晓,苏联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苏联人长出了一口气。


1955年11月,苏联科学院数理学部开会通过了一个决议,不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名苏联科学家。决议中说,连门捷列夫都没有获得化学奖,连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都不能获得文学奖,这说明诺贝尔奖没什么眼光。


苏联科学院数理学部通过这样的决议,物理学家觉得没人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数学家更觉得无所谓,反正诺贝尔奖里没有数学。


1955年12月,苏联科学院化学学部也决定不提名任何人角逐1956年的诺贝尔奖。不知道他们明知谢苗诺夫有机会得奖却放弃提名,心里是何感想。


苏联不提名,挡不住别人提名,谢苗诺夫还是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苏联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谢苗诺夫(1896年4月15日-1986年9月25日),苏联医生和化学家,因化学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获得1956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领奖,孩子留下


正当谢苗诺夫开始准备全家人的斯德尔歌尔摩之旅时,苏联当局来了通知:谢苗诺夫的一儿一女,只能带一个。之所以有如此约束,原因也是可以揣度的。


谢苗诺夫选择带女儿去。


谢苗诺夫动身之前,有关部门“建议”他女儿也不要带去。谢苗诺夫说:不好吧,已经跟瑞典方面说好了的,对方都做好了接待准备,到了之后人家问起,该怎么回复呢。官员说:这个问题党和政府已经想到了,你就说孩子要参加考试。


谢苗诺夫接受了建议,只带妻子到了斯德哥尔摩。


前文说过,1955年的时候,苏联物理学家评估,苏联不大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们大大低估了自己的实力。1958年,苏联不仅获得了物理学奖,还一下三个人。这三位物理学家是:帕维尔·切连科夫、伊利亚·弗兰克、伊戈尔·塔姆,他们以切连科夫辐射的研究获奖。切连科夫辐射是介质中运动的电荷速度超过该介质中光速时发出的一种电磁辐射。核反应堆相关图片视频中的蓝色辉光就是切连科夫辐射。



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从左至右,依次是帕维尔·切连科夫、伊利亚·弗兰克、伊戈尔·塔姆。


切连科夫决定和妻子前往瑞典,一儿一女留在国内。弗兰克和塔姆的妻子当时都正在生病,二人于是都决定把自己的妻子留下,带儿子去瑞典。


但在出发的前4天,苏联的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儿子不能去。——这真是可惜了苏联驻瑞典大使馆给定制的两套礼服了。


1962年,苏联物理学家朗道获得诺贝尔奖。朗道倒是不必要纠结带不带儿子,因为他在这年年初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健康严重受损,不能出行,最后瑞典驻苏联大使在莫斯科为朗道颁了奖。


瑞典驻苏联大使(站立男子)代表瑞典国王为朗道(端坐男子)颁发诺贝尔奖。朗道是前苏联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物理学宗师级人物,因凝聚态物质——尤其是液氦——的开创性理论获得诺贝尔奖。


1964年,尼古拉·巴索夫和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普罗霍罗夫心存侥幸,想带儿子——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物理的一个高材生——去瑞典,但最终未能如愿。


尼古拉·巴索夫 (左) 和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右)因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获得1964年诺贝尔奖。今天,激光被用于手术就得益于他们的工作。


1975年,坎托罗维奇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哈罗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萨哈罗夫是苏联氢弹之父,在苏联地位尊崇。从1950年代后期起,他开始反思核武器的道德和政治问题。在1960年代,他开始深入参与反对核武器扩散运动,并取得很大成绩,促成了苏、英、美三国在1963年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965年之后,萨哈罗夫重返基础科学研究,从事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依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且活动逐渐升级,从给最高领导人写信谏言不要搞军备竞赛,逐渐发展到成立人权组织。


1975年,萨哈罗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被禁止离境领奖。苏联学术界发表声明,抗议授予萨哈罗夫诺贝尔奖。而坎托罗维奇竟然拒绝在抗议声明上签字。他表现出与官方如此不合作的态度,也就没有申请带儿子去斯德哥尔摩。


1978年,卡皮查因低温物理学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他肩负着老一辈科学家的殷切期望。1937年,巴甫洛夫对刚从拘留所出来的卡皮查说:“现在,我是这个国家唯一敢说出自己想法的人,如果我死了,你就来做那个敢言的人。我们都深爱着这个风雨如晦的国家,‘说出来’攸关这个国家的根基。”



潇洒帅气的卡皮查


巴甫洛夫没有看错人,卡皮查不负所望,是苏联有名的硬骨头,连斯大林都敢怼。


他坚持带儿子一起去斯德哥尔摩,态度无比强硬,最终成功。他是苏联最后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也是唯一把孩子带到了斯德哥尔摩的科学家。



苏联诺奖余晖


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时代的科学成就后来又为俄罗斯贡献了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们分别是2000年的阿尔费罗夫和2003年的金兹堡和阿布里科索夫,不过阿布里科索夫自1991年之后一直生活在美国,再没回过俄罗斯,他拥有美、俄双重国籍。


此时的他们赴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想带谁就带谁,再不必需要他人的许可了。


注:本文根据《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匈] 豪尔吉陶伊 著,节艳丽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相关内容整理而成。根据各科学家的维基百科条目补充了一些细节。

读者可能也感觉到,文章叙事有不连贯之处,尤其是关于苏联对诺贝尔奖的态度方面。这是因为相关的中英文文献非常缺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推送了此文,希望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一段历史。

2018年,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大部头著作Soviet Un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obel Prize。遗憾的是,作者获取不到这本书。希望有机会看到这本书的朋友,能写出叙事更清晰的文章,投稿给我们。



相关阅读

1  有个国家,曾抵制诺贝尔奖

2  这些科学大咖,走上科学巅峰,却患上了“诺贝尔病”

3  他们非常杰出,但没有活到领取诺贝尔奖的那一天

4  诺奖得主小柴昌俊走了,这里是他与物理相遇的故事

5  两名孤岛少年如何成长为诺奖伉俪?


近期推荐

1  李政道1979年回国讲学活动及其影响

2  李克正: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掌握在数学界

3  文小刚:标准模型还不是一个自洽的理论+温伯格演讲丨众妙之门

4  曹则贤:假如往日重来,我会如何读书丨展卷  

5  诺奖得主小柴昌俊走了,这里是他与物理相遇的故事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收不到推送了?快加星标!!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微信实行乱序推送,常点“在看”,可防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